《悉达多》:豆瓣评分9.3,看完这本书,我恨不得全文背诵

书籍11个月前发布 一糖导航
139 0 0
书籍:《悉达多》

作者: [德] 赫尔曼·黑塞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果麦文化
副标题: 一首印度的诗
原作名: Siddhartha
译者: 姜乙
出版年: 2017-1
页数: 144

豆瓣评分:9.3

简介:

《悉达多》并非是佛陀的故事,它讲述了一个人的一生,千万寻常人亦会经历的一生。

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常认为自己是被命运选中的人。抛下过去,随了跌跌撞撞的步伐,找寻心中的声音,追逐名利,经历友情,品尝爱情。不同的是,悉达多一生追求的是生命的圆融统一,看似宏大,确是每个人无法回 避的问题。

黑塞的语言是充满诗性的,正如本书副题“一首印度的诗”,因不得而知的原因,此副题在前人所出版本中都被回避了。为了尽可能表现黑塞的诗意,我们选择从德文直译,尽管我们的译文不能完全实现这种诗意,但其诗的本性与精神显而易见。

但如书中成为摆渡人的悉达多所述,智慧无法分享,它可以被发现,被体验,所以倘若你碰巧遇到了这本小书,请细细品味其中的文字,愿你在读了悉达多的故事后,也能有所感悟,并开始体验属于自己的人生。

作者简介:

赫尔曼·黑塞 | Hermann Hesse,(1877—1962),作家,诗人,画家。1877年生于德国,1924年入籍瑞士。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知识可以传授,但智慧不能。人们可以寻见智慧,在生命中体现出智慧,以智慧自强,以智慧来创造奇迹,但人们不可能去传授智慧。–黑塞

对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然后在心中坚守其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所有其它的路都是不完整的,是人的逃避方式,是对大众理想的懦弱回归,是随波逐流,是对内心的恐惧。–黑塞

这个古老的世界终将落幕,不久,机器将战胜双手,金钱将战胜道德,理性经济将战胜田园之乐,没有人知道究竟谁对谁错。像我们这样的古文明崇拜者将因而感伤,但不论我们的诉求是什么,无人能反对我们的意见。我们更明白,真正的生命、真正的真理凌驾于对立的概念之上,例如金钱与信仰、机械与心灵、理性与虔诚。–黑塞

推荐&书评
01

推荐人:@君到姑苏见

推荐指数:9.0

 

作者融合个人经历的写作风格,不仅让我们看到书中人物的矛盾与挣扎,更让我们感受到始终注重于对生命的探索的作者自己。

当悉达多离开父亲,成为一位沙门时,我感受到作者为了寻找自我而对家庭的反叛,同样感到了自己理想和家人期望之间的矛盾,我相信这也是很多当代年轻人的烦恼。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大道,只有不顾一切地去历练自己,才能找到自己满意的答案。

悉达多想了解世俗,于是参与了物欲与爱意的这场游戏,他没想到自己也会沉迷,直到厌恶自己。但是在他绝望的最后一刻,它突然听到内心的声音,他内心一直是一个沙门,正是他在沙门时期学的让他听到内心的声音,感受到神性,并从物质生活,欲望中脱离出来。而这一点恰恰是我们所不及的。

02

推荐人:@FXT

推荐指数:8.5

这本书的翻译给我了很大的惊喜,文字大道至简,没有多余的华丽的修饰,却让人容易与文字产生共鸣。

黑塞的这本书,可以说是哲学,也可以说是小说,或者是如书本的开头所说的是印度的诗歌。

悉达多的一生,仿佛把人生的起落,把世间所有人的生活都经历了一遍,而在最后也没有找到内心的真正的答案,他的茫然无错,他的多种选择,也给我带了警醒。

悉达多的故事可能只是寓言,但他行事中的智慧也通过这个故事分享给我们,每个人有自己的路,是起是落总归是要自己去闯一闯的。对于这本书有一些不满的大概是对于悉达多在过程中所做出的选择,尽管只是一个故事,但是当代入进去后总归是不自主的对其做法进行了主观上的评价。

03

推荐人:@0669FXT

推荐指数:8.5

一本诗一样的作品,讲述了青年悉达多为了追寻人生的意义踏上修行之路,最后终于修得圆满,获得了内心的平静。

在这个追寻的过程中,他不拘于教义,先跟随严苛的苦行僧修行,之后又放纵自己落入俗世,在情欲、贪欲和惰性的俘虏下, 迷失自我然后再度重生,之后他逐渐领悟到自我的虚妄和现实的无常,归于平和。

这条路不仅是悉达多的路,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路,但每条路又不尽相同。找到自己的方式来看待世界,正视自我,接纳所有就是一种圆满。

姜乙的翻译实在太美了,读起来如行云流水,而这本书也值得一读再读。

04

推荐人:@Jane

推荐指数:9.2

四十五岁的黑塞写了一部名为《悉达多》的小说,全书分为两部,第一部献给罗曼·罗兰,第二部献给作者的堂兄。前者在西方,后者在东方。

书中刻画了一个名叫悉达多的主人翁。沿着这条明线,读者可以直观地看到天生身为婆罗门之子的悉达多是如何选择成为沙门,后又选择离开,去聆听乔达摩宣法,然后离开,继续他的自我求道,自我觉醒之路。

当他明白感官和思想同样重要时,他开启了他的感官之旅。他学会了男欢女爱,学会了对金钱和权利的欲望。他沉沦了,以一个真正的体验者,而非旁观者的角色。

这样世俗的生活让他觉得自己像一只养在金笼中的知更鸟被囚禁。这毫无意义!

于是,他又经历了一遍寂灭与重生。他开始觉醒,他开始体悟言辞与思想的关系,他开始接纳这圆融的世界。

纵观整书,里面的一些人物关系值得我们探讨:悉达多与乔达多。悉达多与乔达摩。乔达摩与船夫。

假定乔达摩真正到达了彼岸,悉达多听到乔达摩后,为何没有选择追随?而是遇到了船夫?乔达多呢?他忠诚的跟随着乔达摩是不是正确的?船夫呢?他是否在意到达彼岸?彼岸对还是此岸对?

跳出本书,黑塞在书中对于自我与世界的思考,时间与永恒的思考,甚至他书中对于真的反面同样是真实(像不像老子的反者道之动),智慧该是无言的探索(像不像庄子中的真正知者),也都是让人关注的方向。

书的结尾有些用力,这丝毫不影响我阅读时的享受其中。

三十岁的我,无法全部体会作者的思想,我甚至不确定自己是否同意他的想法。

然而,世界仍在继续运转,时间也在流逝,不断探索与思考,爱着当下,该是我们的朝向。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TAB栏自定义颜色

背景颜色

文字颜色

网址设置

网址样式切换

详细

布局设置

左侧边栏菜单

展开

页面最大宽度

1650px

搜索框设置

搜索框背景上下位置

仅对图片背景生效

50%

自定义搜索框背景

  • 静图

    设置好刷新

自定义搜索框高度

  • 聚焦
  • 信息
  • 默认
自定义设置